海龟国内求职秘籍

发布时间:2022-08-18 浏览( 7576 )
目录
  1. 一、心法
    1. 定好一个大方向比较重要
    2. 不要被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牵绊
    3. 调整心态、定位很重要
  2. 二、技法
    1. 尽量多面猎头、多参加面试,积累经验
    2. 保持自信、放松的状态
    3. 企业也许不需要“标准答案”,只需要符合逻辑

今天小编带来的是海龟国内求职的秘籍,看这位日本回国海龟是如何求职,如何面试的。

作者自述

先说一下自身大致情况:本科毕业后在国内一国企银行干了两年。之后辞职去日本一个国立大学读硕士,文科专业,今年四月份毕业回国。

在家呆了两个多月后,七月初到的目前这个城市(国内一线城市)。经历无数简历投递,面试之后,前天终于拿到比较满意offer,之前拒了两家offer。

由于有银行的工作背景,虽然在日本留学很多人定势思维一定要进日企,但是本科毕业时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做金融方面的工作,所以我的就职活动目标比较明确,就是在金融领域里面看具体的工作内容、公司背景和薪酬了。

说这些个人情况,是希望能对大家有个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我的经验和教训不一定适合你们,反正大家各取所需,我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说出来。在应届生论坛看了不少高质量的帖子,包括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的指导,也算回馈论坛的帮助。

一、心法

定好一个大方向比较重要

人时常有太多的选择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会挑花眼。在日本学到一点就是“专注”,原因很简单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次只能专注做一件事。

去年快毕业时候就面临选择问题,是留在日本还是回国。说实话过程很痛苦,期间我还有过轻度的抑郁症,不过人的成长也许就通过这种涅槃重生的过程,只有爬过了眼前的山才可能继续欣赏下一座山的风景。由于是文科,当时留在日本的话,选择不多,基本就是做贸易相关的事情,经常出差中国,或者在日本各地的工厂、事务所跑。贸易这个行业同我期望的金融行业差别是很大的。

由于我们是中国人,通晓中国的人情世故;又在日本上了研究生,会日语,知道日本人的思维方法,日本社会的运作模式(这是跟国内日语专业毕业生比优势的地方)。所以日本人愿意雇留学生给他们讨价还价,要么是把东西谈便宜点,要么把人工谈便宜点。当时在日本的就职活动回头想想只是因为所有的留学生都在找工作,自己也要去参加。就跟国内大四时候大家都报公务员、都考研自己也要玩票性质是一样的,随波逐流被裹挟。

后来自己想通只有回国才能继续金融方面的工作,才有可能从事这行,也就理性面对这些选择,哪怕亲戚、朋友对我种种质疑,甚至非议。客观上讲,中日之间差距已经远没有10年、甚至20年前那么大。10年前一个月打工7000RMB(10万日元)拿回来是一笔大钱(想想2000年时北京房价多少钱),现在留学生拼一个月拿回来7000RMB相信国内朋友不会觉得多。

当然在日本就职也有日本就职的好处,人各有志,我只是说我个人的情况而已。

所以当我定下这个方向的时候,找工作对我不是非常痛苦,难以抉择的事情,这对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

不要被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牵绊

很多人可能定势思维地想在日本留学了就一定要进日企。我目前的看法是选择行业、企业比是不是日企更加重要。

进不进日企的问题困扰了我一段时间,后来跟以前银行领导交流之后发现这种思想很狭隘。说实话日语只是一个技巧、谋生技能而已。我的理解是把日语说的很好和我把菜炒得很棒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门技术罢了。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能把宫保鸡丁做的很好,或者汤煲得好就一定要去做厨师吧?

当然能够在日企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企业那是最完美的,但是如果只是想找日企,就跟一个小伙子找对象说“我就是想找个女孩子,别的无所谓”一样傻。

调整心态、定位很重要

由于我家里没有非常大的负担,自己也还有一点积蓄,所以找工作不是很急躁。人一急躁,就会急功近利,就像运动员压力过大而导致动作会变形一样。

很多人想着一份不合适的工作先干着,等有更好的再跳。姑且不论不合适的工作自己干着会不会舒心,短暂一份工作马上跳,这时间、精力耗着也不值。并且等跳到下一份工作的时候,要是没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跳槽,老板就会想你在前面那家干两天就闪,会不会在这也干两天就蹬了?这对求职者是很不利的。所以,调整心态,至少找一份差不多的再说,千万别盲目,饥不择食。

关于定位,我有个血淋淋的例子。国内老是说“先就业、再择业”,先干着再说。我投了一家挺不错的公司,也算是比较规范,干的事我非常喜欢,能学到我想学的东西。跟HR聊的也挺好,最后HR问我你一硕士海归为什么投我们这么低职位的工作(那个职位只需要国内专科生)?我当时刚到这个城市,真实想法是赶紧找个活干着。就跟他说我看好这家公司,看好上升空间云云。HR听完之后没有说话,让我等通知,然后就没戏了。

自己定位要准确,定位低了也会让人猜疑。要么觉得你不会在这长干,把这当跳板;要么就觉得你没自信,不敢申请适合自己的位子。当然也别定位太高了,要不肯定是眼高手低,心态不好找不到合适工作。

二、技法

尽量多面猎头、多参加面试,积累经验

这个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的确很重要。由于没有太多准备,我刚一来这个城市就去面了我非常想进的一家企业(去年底在美国上市,做金融的大概能猜出哪家),当时就凭着一腔热情过去了,自己觉得挺好,表了忠心,说了自己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漏洞很多,没有趋利避害,没有把自己优势表达出来,单纯的表忠心这年头不值钱。要是以现在我“面霸”的状态再去面那家公司,把握会大很多。

特别推荐大家参加猎头的面试,猎头会面的很细,问很多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且猎头面试完,你可以就自己的疑惑跟猎头交流。第一,猎头都是专门做这行的,专业性毋庸置疑;第二,猎头也愿意把你推荐给企业,好拿佣金,所以不存在对求职者保留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我现在去的这家公司虽然不是行业最大的,但是由于背景很好,而且公司很规范(工作过的人,去两次公司,接触些公司的人就大概知道是不是皮包公司了),所以没有去成那家最大的公司也无所谓,塞翁失马吧。

保持自信、放松的状态

有两次我特别想进的企业,最后都是因为太想去了,导致有些紧张,最后影响发挥,自己都能感觉得到。不要患得患失,说起来容易,但要不是职场老手,谁又能驾轻就熟呢?知易行难也。

上面说的多参加面试,也是培养自信的好办法。参加的多了,大概知道企业会问哪些问题,可以有一些模板、框架去回答,然后把重点精力放在少数临场发挥的问题上。

企业也许不需要“标准答案”,只需要符合逻辑

大家如果看过微软、麦肯锡等大公司的面试题就知道他们经常给面试者出一些很怪的题。比如“估算某个城市有多少加油站”、“算一下某场商业演出大概有多少利润”等等这些事先完全不可能准备的题目。这些测试题的目的不是想知道“标准答案”,而是测试面试者的应变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思维能力。

正是基于此,我基本上没看过那些所谓的“面试宝典”之类,那些都只能给一个标准答案,有些答案还很不靠谱。一个月前我下了一份号称最新的求职宝典,发现答案和我N年前本科时候看的差不多。想想HR的耳朵很多次被这些答案蹂躏过了,我还是不去碰这个钉子为妙。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每次面试都会被问到为什么4月份回国的,而现在才找工作?

面试时候的回答:

第一、我在回国之前和师兄有过交流,他们告诉我留学生回国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如果回来直接就职的话很可能面临三天两头生病甚至请假的情况,这样对公司不利,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有影响。我相信也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找一个人进来天天没有精神,甚至没体力工作的人。

回国之后的经历证明了我的预见性,回家一个多月,基本都在拉肚子,感冒,特别是出去应酬后,绝对不舒服(这些基本是事实)。

第二、我出国两年半,没有好好陪父母,他们也很担心我。特别是今年3月地震之后,每天都要给父母打电话保平安。趁着这段时间我想做儿子的补偿下父母,陪陪他们尽孝心。毕竟将来工作忙起来没有太多时间陪他们。

第三、我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考了驾照,解除了后顾之忧,不用将来上班时候再请假去考驾照。

所以,等我把需要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完了,身体现在养好可以随时准备战斗了才来这里参加面试。

每次这么一说,企业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

他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去调查我说的每句话是不是客观事实,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解释,符合逻辑的阐述而已。具体到这个问题,他们只需要知道你是不是每天在家吃喝玩乐,甚至天天醉生梦死,是不是没什么计划,走一步算一步,是不是家里人逼着你才不得不出来找工作。

上面说的也都是事实,只不过我是用比较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阐述出来,而且逻辑上没有问题。求职的过程也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重点是趋利避害,目的是把自己营销出去,让客户(用人单位)满意。

感谢网友@Frankie_chen的分享

这位海龟的秘籍不知如何呢?是否收获了一些技巧呢?!

本文由乔布小编@乔布堂辛苦整理成文,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4c8ada60cf22996a1581e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