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会展产业发展现状、产业演进规律

发布时间:2022-08-20 浏览( 22591 )
目录
  1. 1.国内外会展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1国际会展业概况
    2. 1.2会展业发展规律   纵观国内外会展业的发展规律,大致有四大规律值得遵循:
    3. 1.3国际发达国家会展产业关键成功要素
  2. 2.2007年我国展览业概况
    1. 2.1 我国展览业总体情况
    2. 2.2国内展览产业带分布及特点
    3. 2.3 国内主要城市场馆规模及经营情况
    4. 2.4国内展览产业发展的九大特征
    5. 2.4我国展览产业演进规律及波动状况
    6. 2.5我国发展展览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1.国内外会展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1国际会展业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会展产业经过20世纪70~90年代期间快速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逐渐走向成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对 会展 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融入致使会展产业的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国会展产业朝着“国际化、资本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朝阳产业。

全世界的大型会展 总数超过15万个,其中规模性的国际会议约7万多个,国际展览超过8万个,全球会展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3000亿美元。按照1﹕9~10的产业拉动系数计算,国际会展产业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增长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经济集群化、现代科技进步的三大作用影响下,尤其是信息技术推动下,世界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引 发了全球经济市场的大变革,会展产业的需求市场空间无限广大,在欧美及亚洲的香港特区、新加坡,会展产业已发展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 入,已经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国际性商业化运作阶段,在此基础上全球形成了欧洲、美洲、亚洲三大板块会展板块。

1.1.1欧洲展览业

欧洲是现代会展产业的发祥地,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成为现代博览会的起始点。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已成为世界上整体实力 最强、规模最大的会展区域,也是当今会展产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从总体上看,欧洲会展的质量、贸易效果和活动组织水平普遍高于其它地区,德国、法国、英 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不仅拥有许多著名的品牌会展,而且产业具有成熟度最高、产业集中度最高、活动组织水平最高“三高”特点,代表着当今世界会 展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准。

每年在欧洲举办的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而且欧洲展览会展会规模巨大,参展商数量和观众人数众多,绝大数世界性“航母”级超大型和行 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中,约有三分之二都在德国举办。按营业额排列,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有六个是德国的。 每年德国举办的国际性贸易展览会约有130多个,净展出面积690万平方米,参观商逾千万,参展商17万家,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参展商(约为48%)来自国 外。这些数据直接反映出欧洲在全球化会展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有绝对优势。然而,受历史传统、地域和文化诸多因素影响,欧洲各国在产业发展战略、市场运作方 式、组织风格、市场化程度、政府参与形式以及会展活动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展产业。

1.1.2美洲展览业
  
美洲会展产业主要集中在北美,以美国、加拿大为两国为代表。

北美的会展始于18世纪,最早起源于专业协会的年度会议。因此,北美会展 产业在发展初期,展览只是作为年会的一项辅助活动,仅仅是一种信息发布和形象性展示的媒介,展览会的贸易成交和市场营销功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为企业 所重视。直到目前,仍有很多美国展览会与专业协会的年度会议合在一起同时举办。2004年美共举办11086个展览会,展览收入89亿,对美国经济的贡献 估计约1000亿美元。

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亿美元。其中,巴西排在第一位,每年办展约500个,经济收入8亿美元。阿根廷紧随其后,每年约举办300个展 览会,产值4亿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墨西哥,举办展览会近300个,营业额2.5亿美元。除了这三个国家外,其他拉美国家会展的规模很小,很多国家尚处于 起步阶段。
  
1.1.3亚洲展览业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逐渐走向低迷状态,市场接近饱和,加上经济环境变化无常,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虽然亚洲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欧美和美洲之后,但从规模上看,近年来已经开始追赶欧美,整体水平高于拉美和非洲。

在20世纪80年代,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相继建立了新的场馆,举办了各种主题的会展活动,以新加坡为 中心的东南亚会展业开始迅速发展。中国的崛起令人刮目相看,广州、深圳、上海进入世界场馆43强排行榜, 3个城市的场馆面积合计占亚太地区的60%,这三大场馆都是进入21世纪新建,预计3~5年之内10万平方米中国会展场馆在世界场馆业中将改写排行榜,极 有可能成为世界场馆面积拥有最多的国家之一。

1.2会展业发展规律
  
纵观国内外会展业的发展规律,大致有四大规律值得遵循:

第一,会展产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总是与该国综合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场地(场馆的展览面积)规模决定会展 产业的规模。如德国、美国的场馆面积在世界上一直居于前列。

第三,拥有知名度高、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国际性和专业性强的会展资源是产业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如德国有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CeBIT)、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等。

第四、产业经济聚集地、物流与交通枢纽(临空、海岸河岸、交通枢纽)、旅游娱乐集散地是发展现代会展经济基础条件之一。

1.3国际发达国家会展产业关键成功要素

(一)政府支持

各国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会展产业的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从产业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本国企业实施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优惠,以及对场 地、人力资源开发等软硬件建设进行投资,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组织本国企业出国参与海外市场拓展,以及为在本国举办的会展提供相关服务与支持。

(二)产业与行业协会配合

会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以及各个行业之间配合默契。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会展产业更多地的通过非政府的行业管理协会来实现政府管理企业的 职能。从对各国会展产业发展介绍中可以看到,欧美和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会展行业协会,如美国展览管理协会(IAEM)、香港展览会议协 会(HKECOSA)等等。

(三)场馆的规模化

一定规模的场馆是产业成功的基础。纵观国际上会展产业发达国家,场馆的规模与会展数量相得益彰,场馆面积大的国家始终位居前列,比如德国大型场馆世界第一多,其国际会展也是世界一流。

(四)组办商的专业化

专业化举办的会展项目,涵盖各个行业和门类,具有专业水平的组办能满足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企业树立形象、发布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及与客户和观众交流、沟通的需要。

(五)营销网络国际化

发达会展国家具有很强的国际战略意识,洞察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德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在政府支持下通过会展行业协会以及会展公司在全球进行营销网络布点,实施国际化市场竞争战略。

2.2007年我国展览业概况

2.1 我国展览业总体情况

与美国展览业组织者收入200亿美元、德国80亿美元和英国20亿美元相比,中国展览组织者2005年收入13亿美元,名列世界展览业第 四;2006年展览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5%;2006年全国展览项目数接近4000个,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英国排第三。单 就展览项目数量而言已,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国。

从我国展览组办的收入角度来看,2001~200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17%左右,展览收入2006年达到15亿美元,展览企业持续保持大幅度增 长,由2001年699家增加到2006年近5000家,年均增长率高达70%以上,与此同时,展览项目数量的增幅一样可观,5年平均增长率60%左右。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继续扩大,作为市场主体的组办、场馆公司体制已呈多元化,三类组办三足鼎立,即政府、行业协会与专业展览公司三类组办市场主 体形成了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政府办展世界最多,大型展会较多由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举办,如号称世界第一综合展的“广交会”、“高交会”、厦门“投 洽会”、北京“科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另外,从2005年开始商务部又增加“食博会、餐博会、零售业博览会”等六个消费类展会。

目前,我国已有近40余个城市将发展会展产业写入本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有40个城市组建成立了地方性的会展行业协会组织,厦门、宁波、深圳、成都、西安、长沙、合肥等城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我国民营会展公司发展势头迅猛,自2004年1月颁布了允许外国公司在华独资开办公司以来,除贸易促进机构和各类协会等组办商外,已拥有国营、股份制、民营和中外合资、独资等不同性质一大批专业会展公司,基本形成国营、中外合资与独资、民营三种性质的市场主体。

与此同时,组办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该细分市场最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展会同质化严重。

(2)批文倒卖。

(3)商业欺诈,时常出现“骗展”。

(4)管理与服务水平低下。

(5)安全隐患严重。

2.2国内展览产业带分布及特点

我国已经形成四大区域的展览产业生产力布局:

(1)长江三角洲地区

(2)泛珠三角洲地区

(3)泛环渤海地区

(4)中西部地区

按照区域空间布局理论和“会展城市战略生态群落”理论进行我国区域展览产业规划布局,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区域展览产业以一个中心会展城市或者多个中心城市为轴心构成“会展城市战略生态群落”。城市群内可以按照市场关联、地缘关联等进行层级划分。

第二、各产业区域内城市形成多层次的功能互补性体系,彼此之间呈现一种战略协同关联。

第三、各大区域间存在相互交叉、重叠、覆盖、联通、渗透等现象。

第四、各会展产业区域各具特色,基本形成梯度发展。

2.3 国内主要城市场馆规模及经营情况

2007年我国会展场馆建设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各地场馆建设速度减缓,会展场馆供应市场总体呈现总量“过剩”、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偏低的“失衡”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目前大约有230个会展场馆,其中3万平方米以下的占80%左右,10万平方米左右的5%左右,可用于展 览的总面积接近600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已居世界前列。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会展需求旺盛,展馆供不应求,而相当一部分城市展馆使用率十分低下,展馆 闲置率较高,全国绝大多数展览馆平均使用率在20%左右。展览场馆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1年以来,年降幅超过25%,从增 速看,展馆的建设年递增率高于展览项目的年递增率,与展览场馆面积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展览场馆总收入增长缓慢。

目前,最大规模会展场馆是广州进出口广交会琶州馆,总规划面积92万,首期2002年底建成室内展览面积18.9万平方米,2007年春季“广 交会”的使用面积已经超过16万。其次为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总规划155.5万平方米面积,一期场馆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面积,一期室 内展览面积10万,2008年4月份完成第一期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展览中心。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场馆建设稳中有降,尤其是新建场馆数量越来越少,2005年只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一个大型新馆落成,2007年初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奠基,而北京新国展在建之中。因而,我国场馆建设的高峰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是稳步发展。

新的场馆建设投资需慎重,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本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相适应,不可盲目贪大求全,要遵循实用的原则。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待 区域经济的特征,用以确定场馆的布局。场馆是一个准公共性质的建设项目。因此,衡量一个展览中心建设得成功与否,并不仅以它本身是否赢利为唯一标准,而是 要充分考虑它的公益效果,要以综合效益来衡量。

2.4国内展览产业发展的九大特征

目前中国会展产业具有如下九大特征:

(一)产业地位基本确认,已成为亚洲会展大国;

(二)会展产业吸引力大、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三)区域市场竞争激烈、四大会展产业区逐渐形成梯次发展;

(四)场馆建设稳中有降、会展资源流动更加快速;

(五)三大市场经营主体角逐中外市场,国内市场平均利润下降;

(六)会展产业外向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七)产业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

(八)政府参与会展市场活动兴趣有增无减;

(九)会展人力资源建设能力有明显提高。

2.4我国展览产业演进规律及波动状况

会展产业演进的规律与其他产业一样,会展产业群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是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双重作用的结果。演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中国会展产业从2002年第一次对外公布关于会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数据以及被国家纳入国家产业分类体系起,迄今不到5年,目前正处于成长 期,一个主要特征是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整个产业系统的平均发展速度,该产业的技术进步迅猛且日趋成熟,其市场的需求则有明显的扩大。

会展产业的发展具有动态演变的特征,首先从一般行业发展到第三产业的起步阶段,然后成为产业交替演化的第三产业中的服务性产业,再在第三产业中 成为高级化的战略性产业。尽管各国会展业界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但是不同国家之间不同程度的经济、技术联系也使会展产业体系具有结构性特征,其产业结构的 演化虽然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遵循了这一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展活动先后出现了五轮波动,分别是以政府成就展形式为主的第一次转变,以计划经济下非盈利的成就展与来华展为主的第二 波、以国内部分展销会向商业化展览会演变的三次波,以专业会展公司举办商业展览会为特征的第四波和以中外会展活动同台竞技为特征的第五波。每一轮波动过 后,我国的会展活动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延伸,形成了结构趋同的会展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的会展产业结构显示出“同构化”和“低度化”倾向,以高新技术推动会展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升级。因此,对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必须要加强科技支持、增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创造条件,促进会展产业自身更快地发展。

2.5我国发展展览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宏观层面

会展产业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主要是“产业政策缺位”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多头管理”及全国性的权威行业协会迟迟无法成立。

至今我国还没有出台科学系统的全国性会展产业政策,现有会展产业政策出自不同部门,针对面窄,甚至彼此相互矛盾、冲突,其政策效用大打折扣。各 省市地方会展政策千差万别,多数地方政府缺乏对本地会展行业的总体规划与宏观管理,会展相关法规政策不配套;此外,各地会展政策多重审批、轻宏观管理和服 务,偏重于本部门的会展审批权,对于会展工作必要的管理和服务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

(二)中观层面

主要表现出我国会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现状,即在资源“量上”的粗放与“质上”的低效,如政府会展数量过多、充当主办单位 多,会展项目主题重复率高,品牌会展项目少、专业人士少,会展公司实力不足,项目规模偏小与场地规模快速增大之间矛盾越来越剧烈等等。

(三)微观层面

我国会展企业普遍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低下问题,组办企业散、小、乱,场馆盲目新建或扩建、使用率低、设施设备老化或者严重超负荷运行,会 展普遍规模偏小、品牌会展数量偏少,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总体偏低,会展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会展企业战略规划意识极其薄弱,其管理水平、专 业化服务能力、信息化程度均与国际先进的会展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文章摘自网络,由乔布简历整理。